朝代换了一波又一波,这里面啊,永远少不了人心的挣扎和权力的算计。
就拿李渊和杨广来说吧——李渊是杨广的姨表兄弟,都是关陇那边的大家族,可当李渊带着兵打进长安的时候,杨广的孩子们估计怎么也想不到,这位沾亲带故的自己人,会亲手给他们的命运写下不同的结局。
时间拉回大业十三年,那阵子天下早就乱套了。
杨广这皇帝当得太急,三下江都游山玩水,把老百姓的钱和力都耗尽了;又连着三次打高句丽,搞得天下死于役,没人能喘口气。
李渊一看,这隋王朝快不行了,就起兵了——表面上说是帮朝廷,其实心里早就盘算着自己当皇帝了。
他进长安后没自己称帝,而是找了个13岁的孩子当新皇帝,就是杨广的孙子杨侑,改元义宁,还尊远在江都的杨广为太上皇。
为啥这么做?说白了,就是给自己披件匡扶社稷的外衣,先稳住人心,等自己准备好再动手。
可杨广自己也没撑多久。
大业十四年三月,他身边的禁军不想跟着他了,宇文化及带着人发动宫变,直接把杨广勒死在床榻上。
这位一辈子想一匡天下的皇帝,最后成了权力斗争的牺牲品。
消息传到长安,李渊的遮羞布也不用遮了——他说杨侑年纪太小,当不了皇帝,就把他废了,降成酅国公,关到城外的大安宫。
第二年,杨侑就病死了,才15岁,史称隋恭帝。
他的死,《旧唐书》里就一句话以国公礼葬,听着简单,其实就是权力祭坛上的一块垫脚石,谁还在乎一个傀儡的死活呢?
杨广的子女里,最惨的还是杨昭这一脉。
杨昭是杨广的大儿子,可惜死得早,留下三个儿子:老大杨倓,老二杨侗,老三杨侑。
杨侑被李渊废了,杨侗呢?后来在洛阳被王世充找出来当傀儡皇帝,可王世充自己想当皇帝,就把杨侗也杀了;杨倓年纪小,李渊暂时没动他,后来生病死了,具体几岁没人说清。
其他的孩子就更惨了。
二儿子杨暕,性格嚣张跋扈,早就被杨广嫌弃,宇文化及杀杨广的时候,他也跟着被杀了,死前估计都不知道自己为啥死;小儿子杨杲,才12岁,江都政变时抱着杨广的尸体哭,宇文化及觉得这孩子在,以后肯定是祸害,也把他杀了。
女儿里,最有名的是南阳公主,杨广的长女。
她嫁的是宇文士及,就是后来唐朝的宰相,不过当时宇文士及还是宇文化及的弟弟。
宇文化及死后,南阳公主跟着辗转到聊城,后来宇文化及败了,宇文士及抢先跑去找李渊,李渊对他不错。
南阳公主却跟宇文士及断绝关系,说他是隋的臣子,现在这副样子,我不想见。
李渊佩服她有骨气,没逼她,让她走了。
可后来突厥来求和亲,李渊居然把这位前朝公主送去了突厥,让她嫁给突厥人,堂堂公主,最后成了政治交易的筹码。
还有个女儿杨妃,是李世民的老婆,生了吴王李恪和蜀王李愔。
史书里对她的记载很少,估计是怕提她是前朝公主,会让唐朝的脸不好看。
但李恪不一样,他文武双全,太宗觉得他像自己,李世民一度想立他当太子,说晋王(李治)仁厚,李恪英果像我。
可长孙无忌反对,说李恪是隋炀帝的女儿生的,立他当太子,天下人会怎么看?后来永徽四年,长孙无忌借房遗爱谋反案诬陷李恪,把他赐死了,孩子也被流放岭南。
杨妃的结局没说,但李恪的死,估计就是她在新王朝里能预想到的——前朝的血脉,永远是权力天平上的麻烦。
李渊对杨广子女的态度,就像他起兵时喊的口号废昏立明一样,又当又立。
他拥立杨侑,是为了收拢人心;可杨侑没用了,就把他杀了,除了年幼的杨倓,杨广的其他子女几乎都没放过。
这不是单纯的坏,是开国皇帝的生存法则:前朝的血脉,永远是权力合法性的隐患,不除干净,自己坐不稳。
就像后来赵匡胤陈桥兵变,说不杀后周柴氏子孙,其实柴氏子孙的仕途早就被卡死了——权力这东西,从来不管什么人情。
杨广这个人,功过到现在都吵不清。
大运河确实为后来唐宋的经济打了基础,《隋书》里说漕运通利,船乘不绝,江南的粮食和财富能运到中原,长安洛阳才一直繁华。
可他太急了,短短十几年,修长城、建东都、打高句丽、游江南,每项工程都要几百万老百姓去干,老百姓被重税和劳役压得喘不过气,最后在大业七年,山东长白山一声长白山前知世郎,农民起义就像野火一样烧遍全国。
他的子女们,就成了这乱世的余波。
杨侑的幽死,杨杲的惨死,南阳公主的远嫁,杨妃和李恪的挣扎……说到底,都是历史洪流里,身不由己的注脚。
这大概就是封建王朝最残酷的地方:没有永远的赢家,只有不断被改写的命运,在权力和人心的拉扯里,循环往复。
配资首选门户网站,开户配资平台,炒股配资行情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